立体交通系统是上海城区的生命线,也是工业记忆的风景线,曾经以交通功能为导向的桥荫空间不能满足城市建设与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新一代上海人对生活质量的期待,桥荫空间景观面貌亟待提升。
2022年以来,
静安区开展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处桥下空间品质提升工程。
提升工程覆盖了共和新路(天目路—铁路)、天目西路(恒丰路—长安路)、内环(沪太路—大统路)(共和新路)、海宁路(西藏北路—文安路)等路段。
上述路段桥下空间原本以临时围挡及道班房为主,样式较为简单,桥体下方空间压抑,且生态性不足。
此次品质提升工程结合道路景观形象及周边用地性质,以“内环碧廊·低线之窗”为主题,通过“添景、增绿、赋能”三大手法,编织沿道路生长的绿脉,激活城市“消极空间”,将“阴角废边”转化为“金角银边”,让其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添景
以多元手法美化桥荫空间
采用多元设计手法,以景观语言塑造空间的流动感,使桥荫从灰色空间转变为城市风景线。对桥下现有变电站、道班房进行彩色涂鸦或墙体美化,通过增加灯带等线性照明,改善桥下灰空间光环境,形成具备观赏性的全时视觉景观。
增绿
以特色绿墙营造生态景观
运用生态绿墙对现有高架桥下围挡及道班房进行包装,柔化高架桥硬质肌理,在无生命“灰色基础设施”与有生命“绿色基础设施”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加强植物造景给桥下空间带来的感染力,营造优美生态的景观环境。
赋能
以精细设计落实智慧节能
利用较为先进的绿化装置系统技术打造特色绿墙,并辅以微灌技术进行灌溉,降低植物死亡率与后期管理养护成本,实现桥荫景观低成本、精细化管理。将公共空间与交通基础设施结合起来,把传统单一功能的市政工程融入到更为综合的城市公共体系之中。
见缝插绿,叠合生长,打造桥荫空间改造新标杆,塑造与城市共同生长的低线绿廊。
资料:区精细化办
编辑:路景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