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融合 方可开启“具身智能”时代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10 08:11:00

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8日落下帷幕。本次大会除了大模型这一热门话题外,人形机器人也颇受关注,特斯拉、达闼科技等数十家涉及机器人产品的企业展台人头攒动,涉及人形机器人的讨论会现场爆满,甚至有投资人站在会场门口4个小时,听完了全程。

大家迫切想知道,除了韩国现代的波士顿动力、日本本田的阿西莫、美国特斯拉的擎天柱,中国可以与之比肩的机器人在哪里?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将如何发展?


(资料图片)

特斯拉机器人明年开售?

2022年9月份,在特斯拉2022年AI DAY上,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正式亮相。彼时,特斯拉预计擎天柱将在3年至5年内交付,产量达到数百万台,价格可能不到2万美元。

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首次应邀参展,并将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进行了展示。在特斯拉展台现场,《证券日报》记者近距离观察了这一“网红”人形机器人: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172cm,体重56.6kg,是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身形。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全身拥有28个自由度,就如同人体的关节。手部有11个自由度,可以更加灵活地抓握,且力大无比,能够单手举起一台钢琴。目前,这款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行走、上下楼梯、下蹲、拿取物品等动作,也已经具备了保护自身和周围人安全的能力,未来还可以做饭、修剪草坪、帮助照看老人,或是在工厂替代人类从事枯燥和有危险的工作。”

但略显遗憾的是,这款网红机器人只在玻璃房中进行了静态展示,有网友调侃称“现场挤满了焦急的基金经理,希望他能动一下”。

“从我现场了解的情况看,有生之年也许都看不到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人士对记者如此感叹。但特斯拉工作人员称,这款人形机器人明年就会开始出售,价格是2万美元以内。

前沿赛道已经起风

人形机器人是集机械、材料、电子、控制、智能、仿生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产业带动性强,但技术难度也高。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还有很多难点痛点,光是做到像人一样走路都是行业难题。至少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记者并没有看到可以双腿走路的人形机器人。但在二级市场上,智能机器人概念板块已成为强势板块。有观点认为,2023年,是AI大模型爆发元年,也将是人形机器人遇见“iPhone时刻”的奇点。

在7月6日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发展高峰论坛上,有专家现场发问:“2万美元的人形机器人你敢买吗?”这一问题背后实则是业界对成本的考量。毕竟居高不下的制造成本,是人形机器人难以走出实验室完成商业化的重要因素。

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核心软硬件(硬件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软件包括机器视觉、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系统控制等);中游本体制造商和下游应用(包括迎宾接待、高校科研等)。其中,核心零部件重要性十分突出,一方面,高性能的零部件是实现机器人感知与运动的基础;另一方面,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较高。以传统工业机器人为例,核心零部件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整机70%以上的成本。人形机器人相较工业机器人结构更为复杂,这也导致了其售价不菲。

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董事长刘勇表示:“人形机器人经过这么久还没有市场化,主要是因为软件的鲁棒性(指异常状态下维持基本性能稳定的能力)差以及硬件超配带来的成本高。”

不过,刘勇表示,人工智能赋能人形机器人,再通过大数据的训练、模型的驱动,就可降低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需求和要求。

也有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随着特斯拉机器人成本进一步降低,国产零部件企业将持续受益。

毋庸置疑的是,人形机器人这一前沿赛道已经起风。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表示:“人形机器人为什么需要做?众所周知有三个原因:第一,如果不做,会冲击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积累的成本优势;其次,在国防领域,人形机器人属于新装备,非常重要;第三,人形机器人涉及到产业链上下游很多领域,会影响到我国在这一赛道软硬件能力的提升。”

为此,政策层面也是暖风频吹。例如,6月28日,北京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求加快推动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在产品体系方面,着重提到了“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就像是皇冠上的明珠,大家对此都是心心念念,希望它未来可以像汽车一样,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发展。”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宇表示。

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认为,中国具备5G通信全球领先、人工智能产业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智能制造业产业链完善、应用场景最为开放丰富等优势,是发展人形机器人最具竞争力的市场。

与大模型结合是发展关键

从硬件来看,人形机器人主流的两种驱动方式为电机驱动、液压驱动。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中心主任王春雷介绍:“液压控制的人形机器人一个特点是功率密度比较高,除了可以支撑自身之外,还可以承担很多其他的额外的负重。国内目前基本都采用的是电机路线,因为电机路线的生态建立会比液压的要好,如果能跟人工智能相结合,就会更加完美。”

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受访人士大多认为,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结合,才能真正开启“具身智能”的时代。

在优必选首席技术官熊友军看来,人形机器人接入大模型之后,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可以更加聪明,客观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加速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和ChatGPT结合,可以大幅度拓展ChatGPT的应用空间。“我梦想中的机器人一定是仿生机器人,把大模型接入进来,然后做很多的训练,让机器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生成控制策略甚至是代码,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熊友军称。

“简单地挥手说两句话,并不是人形机器人,这在上世纪就已经解决了。现在的人形机器人2.0就是要使用人的工具,实现人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元知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盛鑫军表示,人形机器人更应该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去推动发展,将虚(大模型)和实(硬件)的桥梁连接起来,真正实现人形机器人的产业落地。

事实上,除了减速器、控制器与伺服电机这三大件外,人形机器人还需要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以及芯片、云计算平台等全方位的支持,这也注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将会是供应链能力的竞争。并且,人形机器人市场目前并非标准化市场,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做,若无法批量生产则意味着毛利率无法提高。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